現代書法名家李若初
簡介:
李若初(1893-1974),名景沆,號鳳林山人,古田杉洋人。先后執教于霞浦、福州等地中學及南平師專、福建第二師范學院;精書畫,工詩詞,善篆刻,尤以書法著稱,真草隸篆樣樣出色,乃現代書法名家,許多佳作為世人珍藏;1960年文化部舉辦全國書法大展賽,其狂草中堂一幅,名列第六。
寧德網消息 (謝德優) 李若初,未及周年即喪父,由寡母余氏帶大。年11人私塾,民國元年(1912年)人省城羅山學校就讀。畢業后先后在霞浦作元中學、福州三一中學及陶淑、毓英女中任教。建國后被邀請為政協古田縣二至四屆委員。1985年退休后,又應聘于南平師專、漳州師院等校講授書法、古文。晚年回夏莊老家,獨居“學稼樓”,寫字作畫自得其樂。1974年9月為竊賊宗侄所害,終年82歲。
李若初以書法名世,真草隸篆樣樣皆精。其楷書端麗如貴婦,狂草流瀉如清泉,隸書古樸稱漢傳,篆書筆法皆秦時。前福建師大黃壽祺教授,以唐懷素《自敘貼》中“寒猴飲水撼枯藤,壯士拔山伸如鐵”句形容其草書藝術之美。1960年文化部舉辦全國書法大展賽,他名列第六。省書法比賽中,他的作品均名列前茅。作品多次送展國外,并為日本多家藝術院館收藏。李若初擅長國畫,以梅竹最可觀,人物肖像亦其所長。僑領陳立訓先生花甲壽誕時,集海內外大家慶賀書畫于一冊,李若初寒梅畫居首頁。他還善篆刻,工詩詞。著有《鷦寄軒詩草》一冊,《鳳林老人印藏》一冊。難以計數的書法作品散落千家萬戶。
李若初自評書法說:“我學書法到29歲才有成就,29歲到45歲是保持成熟期,45歲以后年老力衰,字見蒼老?!辈⒄J為自己的字只有晚清舉人的水平。其實“蒼老”應該理解為“蒼勁”,晚清舉人云云實自謙之詞。他對寫字很有一套獨特的理論。他認為學寫字首先要臨摹各名家字帖,熟練后融匯各家長處而自成一體,書法家而不能繪畫、刻石、作詩只能算“匠”,不能稱“家”。他認為學書法是要有個人素質和生活工作背景的,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成就。李若初對后輩學書法嚴格要求、充滿期待。
1962年他主動分送《宋榻九成宮醴泉銘》字貼給三位村里的高中生,每本封二上整整寫滿一頁勉勵和期望的話。族侄問他為什么老寫不好字,他笑著說:“年輕人多是一時沖動,急于求成,‘未吃三天白蓮菜就想上西天’。做學問不可能一蹴而就,要有恒心,要能苦練?!蓖诵莺筚x閑在家,每日書寫不輟,治學態度十分嚴謹。不管是誰向他求字,他幾乎是有求必應。他從不問來者是達官名人還是販夫走卒。他基本上是抄錄毛澤東詩詞應求的。
責任編輯:鄭城